-
主營業務
Main business
建設碳中和循環經濟產業園的必要性
1、踐行綠色發展理念的需要。
2、構建廢棄物資循環體系、促進循環經濟發展的需要。
3、實現“雙碳”目標的需要。
4、保障國家經濟發展資源安全的需要。
5、實現垃圾分類回收與再生資源一體化“雙網融合”需要。
6、改善環境、保障民生、生態文明建設發展的需要。
7、地方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需要。
碳中和循環經濟產業園建設可行性
1、項目建設符合國家產業政策及發展規劃:
國家《“十四五”循環經濟發展規劃》中明確了未來循環經濟發展的三大重點任務,其中構建廢舊物資循環利用體系,建設資源循環型社會就是其中之一,而且明確規定“將廢舊物資回收相關設施納入國土空間總體規劃,保障用地需求....”
2、項目建設具備技術可行性:
樂成能源碳中和循環經濟技術創新,在清潔生產、農業廢棄物、工業廢棄物及城市廢棄物資源化綜合利用等領域開發了一大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先進技術,一些技術填補了國內空白,并迅速實現產業化。
3、原料資源的安全保障:
企業開啟上下游循環產業鏈模式上游工藝或其它流程中產生的廢棄物與副產品可以成為為下游工藝或流程的生產原料,形成網狀鏈發展。且企業相隔較近,相較于消費-丟棄-回收的流程,在園區內部循環里上游企業產生的廢料、副產品無需經過長途的運輸和流通便可快捷地到達下游制造廠商。
產業園簡介
碳中和循環經濟產業園,涵蓋能源中心、植物工廠、深加工廠、冷鏈物流園及康養中心。主要實現生物質廢棄物綜合資源化處理、新型生態農業循環經濟產業鏈、碳匯封存利用、環保教育研發四大功能,工藝及專利技術全面達到國內領先水平,致力于打造現代化、園林式循環經濟低碳產業園區,實現“綠色工廠、數字工廠、文旅工廠、能源信息化管控工廠”目標。
園區循環式生產、產業循環式組合,實現廢物綜合利用、能量梯級利用、水資源循環利用,工業余壓余熱、廢氣廢液廢渣資源化利用。制備綠色建材的同時,提供清潔熱電聯產,結合太陽能、地熱能,重點消納生物質廢棄物,生產出蒸汽、電力、氫能、熱能、葉面肥、氣肥等生物質資源產品,用于當地的生態修復、清潔供暖、土地復耕,發展裝配式綠色低碳現代化農業。
園內同步開發建設現代化植物工廠、蓄養工廠、農副產品深加工廠及配套現代物流,高產量生產時令蔬菜、中草藥、肉牛、魚蝦類、酒基等農副產品,建設高端現代化農業,產業上下游資源循環利用,實施生物碳匯,構建新型循環經濟生態農業產業鏈。以此為基礎,進而推動抽水蓄能、綠色康養、生態文旅等城鄉建設,最終形成無廢城市循環經濟生態圈,帶動整個城鄉結合部的經濟發展和區域降碳。
經濟價值
碳中和循環經濟產業園預計投資15-20億,每年處理廢棄物600萬噸,每年解決稅收上億元,解決就業3000余人,輻射周邊上萬人。項目運營五年可節約廢棄物堆放土地10000畝以上,同時消除了安全隱患、二次污染隱患。
產學研基地
項目公司依托產業園在當地成立低碳循環產業綜合研發中心,構建產學研基地,隨著項目運行,重點研究當地綜合性廢棄物無害化處理、城市生態修復、工業碳減排、碳捕集和封存及應用技術、綠色清潔能源循環利用、零碳現代新型農業產業模式和生態碳匯。研發新型育苗、育種,為當地新農業品牌、生物醫藥等產業發展帶來商機。
運用新一代數字技術,傳統工業數字建設,數字運維,以實現數字化轉型。依托5G物聯網,建設集成智慧能源、智慧農業、智慧生產、智慧物流、智慧旅游、智慧康養、樓宇智控的碳中和管理平臺,推動智能制造、信息化產業發展。培養一批高水準、職業化的全能農民,帶動城鄉經濟一體化發展。
項目案例
阜新碳中和循環經濟產業園
針對資源枯竭型城市轉型,利用遺留礦坑和煤矸石優勢資源,打造能源中心+抽水蓄能+生態農業+礦遺文旅一體化循環經濟生態圈模式。以再生建材實行礦坑修復,并為政府原有規劃的電力產業、能源產業、農產品加工業、礦遺旅游業、康養業發展提供能源和生態基礎。
雞西碳中和循環經濟產業園
運用新一代數字技術,傳統工業數字建設,數字運維,以實現數字化轉型。依托5G物聯網,建設集成智慧能源、智慧農業、智慧生產、智慧物流、智慧旅游、智慧康養、樓宇智控的碳中和管理平臺,推動智能制造、信息化產業發展。培養一批高水準、職業化的全能農民,帶動城鄉經濟一體化發展。
沈陽碳中和循環經濟產業園
沈陽中城城市固廢處理基地項目是一個大宗固廢處理產業園,一期建設能源中心,二期發展周邊生態農業??偼顿Y15億,占地780畝,由沈陽國企中城集團投建運營,現已部分投產。中央電視臺全年拍攝該項目整個建設過程,做為爭奪國家能源主權的有力憑證。